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纪念茅盾先生诞辰125周年
茅盾先生是文人书法中的“瘦硬”者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他的一生勤于著述,始终保持着使用毛笔书写的习惯,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中书房,毛笔、砚台都是他的案头常物。此次手迹展撷取了部分代表性手稿制成条幅,力图呈现出茅盾先生手迹的基本面貌。欣赏茅盾先生的手迹,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脉动,也能收获丰沛的艺术享受。
展厅主视觉墙实景
茅盾坚持以文学作品为社会、为人民发声,他的文学道路,与倡导“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结伴而生:五四时期,茅盾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他们强调“血与泪的文学”,目的是要文学创作者正视社会现实,将文学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重新建立在一种批判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彻底打开创作者的社会视野,拆除创作者与当代社会生活之间的壁障,让文学创作者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感受和体验普通百姓的生活,反对附庸风雅、吟风弄月;强调写实手法,而不是向壁虚构的编造手法来进行文学创作。
茅盾翻译前苏联长篇小说《人民是不朽的》1945年(桐乡市档案馆藏)
一句话,一段人生,一种精神。展览精选了10句茅盾先生的名言制成书签,供参观者挑选收藏。或许透过短短一行字,思悟茅公所言所想,言犹在耳,有所触动。将观看展览后的想法、读过著述后的感悟,和想对文学前辈交流的观点,通过薄薄信纸尽数写下。
茅盾回忆录 《
展品中含有20余通未被《茅盾全集》《茅盾全集·补遗》或《茅盾书信集》等收录的信札,包括茅盾致萧三书简11通,致陈白尘、沙博理、普实克、柯灵等人共十余通;另有桐乡市档案馆倾情提供的茅盾珍贵手稿及照片,首次在北京公开展示。这些极其珍贵的手稿,对促进茅盾生平、思想及其作品的研究,对促进我国建党初期革命文艺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茅盾致友人书信(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抗战开始后,茅盾撰写的《民族形式交流》《旧形式、民间形式、民族形式》等文章,以及《关于新水浒》《关于如何学习文学的民族形式》等评论,积极投身关于“文艺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的讨论中,指出广大进步文艺工作者都应走向群众,走向解放区,接触广大人民群众,努力使文艺为抗日救国运动服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茅盾《子夜》手稿(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茅盾先生一生著述丰厚,同时也留下了大量手迹,成为极其珍贵的文学遗产。故本次展览展品种类丰富,除了茅盾先生的书信、日记外,还有小说、诗词、回忆录、文艺评论的创作手稿以及笔记、杂抄、古诗文注释、译稿……皆是书面整洁、字体隽秀,笔迹中体现出温文尔雅的仪态和清雅不俗的风骨,具有重要的文献性和精湛的艺术性。
本展将茅盾先生的文学精神贯彻始终,尝试与参观者一起透过泛黄纸张品味他别样的思想神韵。展览设计了诸多互动项目,力求以活泼有趣的方式使观众跨越时空与先生倾心交流,在新时代的语境下,感受茅盾先生精神传承不息的脉动。
1957年11月7日,新华书店为纪念和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露天书市,茅盾应邀参加并为读者签名留念。(桐乡市档案馆藏)
本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2月20日,观众可通过中国现代文学馆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1933年出版的《子夜》是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1930年的秋天,茅盾因为患眼疾不便阅读,所以常到他表叔卢学溥的卢公馆,听工商界、金融界的人士讲他们如何做公债,如何办企业,对于当时的经济政治情况颇有感悟,便想写“一部白色的都市和赤色的农村的交响曲的小说”。之后他又去公债交易市场进行实地考察。
“纪念茅盾先生诞辰125周年手迹展”12月21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为了更好地传承茅盾先生的文学遗产、高扬文学理想,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浙江桐乡档案馆从馆藏中精选60种珍档展示给公众,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