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遗产
    主页 > 期刊导读 >

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探究

语言不仅仅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必要工具,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从古至今,语言承载了太多的文化与故事,见证了王朝的衰败兴起,记录了先哲的思想精髓。在英语文学发展中,不仅构建了完整的语言体系,也处处彰显出语言艺术的形式美。使得英语文学丰富生动、内涵深刻,散发出无限的魅力。

1 英语文学的研究

在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学著作时,如果对文言语言没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将难以体悟文学家的思想情感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难以解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喜怒哀乐愁。同样在对英语文学的研究之中,英语作为非本族语言,需要从英文中基础的英语音标词汇的学习开始,再到对英语句子的研究,接着进一步对英文文学的整体的表达思路和作品的框架,结合英语语法知识和对西方社会生活的了解对英文文学展开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

2 英语文学中语言艺术的应用要点

2.1 语言艺术的意向性

文学艺术作品往往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更加得到人们的青睐。这主要是因为文学艺术作品所包含的内容虽然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但是因为对语言艺术的应用,它又能够超越生活。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可以看出,无论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在常人看来多么的不可思议,具有戏剧化,在文学作品里它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是能够被读者所接受的。正是因为作者采用夸大的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一点小事进行描述,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从而产生戏剧性的效果,在充分吸引着读者的眼球。

在英语文学中,通过用英语语言艺术来描述故事所发生的背景,更加能够渲染情感,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创造更加鲜明的角色,在文学语言艺术应用的基础上,简单的文字能够把作者的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文学语言的意向性是文学语言最基本的特征。在英国文学中也同样如此。在英语文学中采用语言艺术,就能够是作品中表达的意象既抽象又具体。简单地说就是有时候作品中描述的事物虽然真实存在,但读者却感觉不到,或者说是读者能感觉到的事物,但是在作品中却并不存在。因此,在英国文学中,用意象来表达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点。

2.2 情感性应用

文学作品不仅是作者文化内涵、思想的向外延伸,也是作者对自身感情的抒发与寄托。在进行英语文学创作时,作者往往会将自身的情感注入其中,通过悲喜、苦乐、忧愁与喜悦等情感的发泄,表达出作者当时的心境。因此在阅读英语文学时,会体会到丰富的情感变化,了解作者的内心,这也是英语文学的魅力所在。在感情的共鸣中,将读者带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帮助读者体会、理解文学中的故事或者是深刻的内涵,加深文学阅读的印象。在英语文学的情感流露中,很大程度上是丰富的人生经历中感悟的哲理,处世的淡然,这看似枯燥的性质却在英语文学中描写得突兀有致,活泼有趣。例如:在托马斯?格雷所著的《乡村教堂内的挽歌》中,运用苍白无力的文字,通过虚无缥缈的描述,显得缺失韵味,但正是这样的手法,会让读者想象出作者内心的虚无空洞,这正是情感寄托在文字上深刻的体现;在狄更斯所著的《雾都孤儿》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对角色情感的刻画,作者内心的情感、幻想凸显得淋漓尽致。阅读时,将自己投入于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中,体会周遭万物众生百态,就会发觉各角色的不同情感便是作者的心境变化。主角奥利弗的心境亦为作者的情感外露,也隐晦的表露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抨击与嘲讽。在安德森所著的《小镇畸人》中,作者通过无序的思绪,不区分大小写的字母,不加标点的独特形式,在以精神病人的视角下描绘出了一个混乱无序、世俗混浊的小镇,不仅仅是小镇居民对爱的追求,也是作者对爱的渴望。在英语文学的创作中,大多作者并不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有效的回馈,或者是并不能宣泄自己强烈的情感得到理解与安慰,只能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温润的笔尖刻画在文字里、镌刻于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主角的情感流露亦或是角色的行为特征,体现出作者本身的情感,与读者在不同时空中进行思想的交流,达到情感的共鸣。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使读者爱上了这篇作者,也使得作者的思想能得到传播与继承。

2.3 语言艺术的含蓄性

在文学作品中应用语言文学,除了能够让作品更加生动以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就是能给作品带来含蓄的效果。什么是含蓄性,通俗的来讲就是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并不直接把要说的内容展现出来,这样就能够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在英语文学中,通过语言艺术的应用,作者要能够用少量有限的语言充分的表达出丰富的,无限的内涵。文学作品的作者追求的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所以说,语言艺术带来的含蓄性,是作者通过短短的几句话,来引发读者无限的想象和思考,让读者能够长时间回味无穷,意犹未尽。这样往往比那些把话说得清清楚楚,把情节背景人物交代的明明白白的文学作品更受到读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