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遗产
    主页 > 综合新闻 >

诺贝尔奖颁奖120年后,诺贝尔的遗产为何没花完

文\江湖小舞

今天,继美国生理学家朱利叶斯及美国分子神经生物学家帕塔普蒂安共同分享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后,瑞典皇家科学院又揭晓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次则由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和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三人分享,以表彰他们“对于我们对复杂物理系统的理解”,所做的开创性贡献。按照诺贝尔奖的颁奖规则,最多3人同时获奖已经是跟得奖者必须在世一样的硬性规定,除非极个别情况,无法突破。

众所周知,每年诺贝尔奖得主除了获得一枚重量为175克的18K黄金金牌外,还有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40万)的奖金。

很多人好奇,这项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于1901年开始每年颁发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5个奖项且被普遍视为所颁奖领域内最有声望的奖项,至今已经颁发了120年,为何诺贝尔当年留下的钱还没花完?他到底留下了多少钱?

其实,诺贝尔的奖金并不是规定在今天的1000万瑞典克朗,而是从1901年最初的15万瑞典克朗,也就是诺贝尔遗嘱中所称的“一个教授20年的工资”,随着通货膨胀的不断影响不断变动。


跟很多行业无法跑赢通胀一样,诺贝尔的奖金在很长时间里也是无法比拟最初颁发时的15万瑞典克朗,甚至一度仅为最初价值的不到三分之一。直到1991年,诺贝尔奖颁发90年后,奖金额度飙升为600万瑞典克朗后,才与1901年的15万瑞典克朗价值相当。

又一个10年后,2001年诺贝尔奖金才按照今天的1000万瑞典克朗颁发,约为最初奖金价值的1.44倍。不过,这个金额并不是一成不变保持到今天的,而是在2012年到2016年期间,因诺贝尔基金会投资收益不佳,缩水至800万瑞典克朗。此后的2017年奖金为900万瑞典克朗,直至重新恢复到如今的1000万瑞典克朗,扣除通胀影响,大体保持着与最初奖金价值一致。

相较于诺贝尔奖金的不断变化,诺贝尔奖金牌的重量也并非一成不变。1980年前,诺贝尔奖金牌重量为200克的23K黄金铸成,1980年后,诺贝尔奖金牌重量不仅缩水至为175克,还改由18K黄金加外镀24K黄金铸成。

唯一例外的瑞典中央银行于1968年增设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牌,重量为185克黄金。多说一句,始于1968年由瑞典银行出资增设,每年12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虽与最初的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5种奖项合称“诺贝尔奖”,但实际上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捐助的奖项。


由于在增设了经济学奖之后,诺贝尔基金会已经宣布不再增设任何奖项,外界颇为遗憾的数学奖肯定继续与诺贝尔奖无缘,关于诺贝尔基金会不设立数学奖的说法,外界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是诺贝尔的妻子与一位名叫雷富勒的数学家闹出外遇,所以诺贝尔本人遗嘱中不设置诺贝尔数学奖。

但这一说法存在的最大漏洞就是,诺贝尔终生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嗣。最能让人认可的猜测还是,在诺贝尔的时代,数学尚未成为一门有改变人类生活可能的显学。

最后再来说说文章开头提及的话题,诺贝尔遗嘱中到底留下了多少钱呢?为何颁奖120年后仍没有用完?

诺贝尔奖设立时仅为3100万瑞典克朗,不考虑通胀因素,即便是按照当初颁发时的15万瑞典克朗颁发,截至2016年,共有911个人或者组织(836男、49女及26个组织)获得了579个诺贝尔奖与瑞典银行经济学奖,按理说最初的3100万基金早已用尽,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这是因为,诚如当初诺贝尔立下遗嘱时所言,“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初期,也是完全按照诺贝尔遗嘱要求进行安全投资,不过,此举并不能做到遗产的增值保值,在1953年更是只剩下2000多万瑞典克朗,加之通胀因素影响,基金也曾面临破产风险。

不过,为了拯救诺贝尔奖,瑞典方面从1946年开始免除所有税收,揽获了超过一半诺贝尔奖的美国也给予了免税优待,加上从1953年开始瑞典允许基金会独立进行投资,来自瑞典银行的捐赠,诺贝尔奖基金会的资产虽有波动,就像期间有过降低奖金的举动,但总体已经得到大幅增值保值,至少可以预见的未来,奖金无虑。

开句玩笑,诺贝尔奖的金牌含金量是奥运会金牌的近30倍,而且相比奥运会金牌,普通人可以染指的金牌似乎也只有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