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遗产
    主页 > 期刊导读 >

分析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文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的原因在于其两者所涉及到的内容互通性较高,如文学作品的感染性、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等等方面。与此同时,我国近些年来也十分重视对文学领域的研究,十分深入的探索了文学当中所涉及到的政治教育方面内容和思想教育方面内容。就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站在文学的角度出发,其与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方向与前途息息相关;站在政治的角度出发,健康、积极的文学作品可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感染力,对广大人民群众道德水平、思想境界、精神风貌的提升十分有利,可帮助国家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新人。长久以来,我国便十分重视“文以载道”的教育方法,广大人民群众在欣赏与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其情感会得到熏陶、道德会得到教化、心灵会受到启迪,与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根本目的不谋而合。因此,十分有必要将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出来。

一、文学的思想教育功能

(一)生活审美方面

从根本上来说,文学认识世界的功能可具体分为两个不同层面,即对客观世界的表象认识与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其中表象认识所指的是如长篇小说等大型叙事性文学作品,其叙事的基础通常为特定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而规律性认识所指的即为其较高层次的认识功能,对广大人民群众正确世界观的树立十分有利[1]。在文学作品当中反映出的世界图像尽管具有感性形态,却区别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感性意识范围内的内容,具有十分强大的生活审美方面思想教育功能。

(二)认知反思方面

文学对人类发展的认知与反思功能十分明显。在人类社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自身所开展的认知与反思是从未间断的,在此过程中,人们在不断的丰富与充实自己的内心,只有这样其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才更高。而文学可加深人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并在相关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与反思作用,使人们更加清醒的面对生活与挑战,令人们更加明确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坚定信念,建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例如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的主人公具有十分鲜明的人物性格,作者通过对其人生经历的刻画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充满远大抱负与革命理想的人物,十分深远的影响了我国青年,为其指明了人生的前进方向,帮助其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文学的政治教育功能

(一)有助于社会成员政治信念的培养

文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社会人员的政治信念,此种培养主要在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学习中有所体现。由于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特征与感染力,可有效激发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在近些年来十分重视对文艺工作与文学作品的宣传,并举办了许多文学活动,吸纳了许多社会人员参与其中,以达到坚定其政治信念,培养其政治情感的目的[2]。

(二)可使社会成员的政治情绪得到有效调节

因文学作品当中所提倡的政治理念均十分美好,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取更加欢愉、积极的情绪,使之保持愉快的心情与乐观向上的心态,对社会人员积极性的调动十分有利,可有效增加社会当中的凝聚力,同化社会能量的运动方向,有效避免激烈社会冲突的产生,使社会成员的政治情绪得到有效调节,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三、文学的道德教育功能

(一)帮助人们更加正确的认识社会道德规范

自古以来,人们从未间断过对真善美的追求,其中的“真”和“善”从根本上来说分别是一个认识问题与一个伦理问题,“真”对“是什么”的问题进行解答,“善”对“应该怎样”的问题进行解答,相关学者指出,中国哲学将“善”的问题作为所探讨的最高课题,对艺术在伦理道德方面所散发出的感染作用进行强调,旨在达到美与善的统一,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审美载体,必定成为社会成员对社会伦理道德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用以追求更高的“善”[3]。

(二)使人们的行为习惯得到良好规范

道德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也是人们对善恶加以判断的标准与原则,但在当今社会当中,很多人会在生存过程中与其他人、其他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因利益而产生冲突与矛盾,因此,若想有效约束人们的个人行为,仅依靠对善恶的判断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必须对其道德观念进行内化,使之变成一种个人习惯,且社会中的全体成员均需自觉的对该行为规范进行遵守。从根本上来说,文学是人学,许多文学作品均十分准确的剖析了当今社会人们的种种行为,善或恶、崇高或卑劣,令许多人能从中获得良好收获[4]。与此同时,还有许多文学作品中描写了不同人物形象的命运,并最终站在道德角度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做出了裁决,为人们呈现出了十分重要的参考标准,对人们良好习惯的形成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