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遗产
    主页 > 期刊导读 >

从零开始再出发明清小说研究百期纪念暨明清小

在这次会议上,《文学遗产》副主编竺青先生给我们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题目,那就是百期之后我们该怎么办?显然,薪火传到我们手上之后,我们面临着一个重新出发的问题。

这是一个大题目,是一个我们编辑部全体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并且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始终殚精竭虑、拿出全副力量去解答的题目。

我们的前辈,集两三代人才智、毕二十七年岁月,创下了《明清小说研究》的品牌,成就了出刊百期的业绩。比起前辈,我们省去了筚路蓝缕、白手起家的艰辛,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也许更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它至少包含着三个方面:

一、内在的学科基础不同。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明清小说研究的基础已经大不一样。无论是通俗小说,还是文言小说,无论是经典作家作品,还是二三流的作家作品,无论是史籍的整理考辩,还是新的观念更替、方法运用、领域开拓,都有了一个相当广阔而坚实的基础。如今学科发展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着向深处新处开掘的重任。它不再会有拨乱反正年代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热闹,却更加艰巨。这给我们的刊物在选题策划、栏目设置、稿件遴选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外在的生态环境不同。当下的中国,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而市场竞争规则却不健全,自我权利和个人成功成为铁则而道德的天平却已倾斜,互联网和电子传媒正在卷向传统纸媒的地盘并觊觎着打破格局重新洗牌,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挤压着、影响着刊物的生存空间。显然,我们必须在人文学科相对边缘化的大背景下,在浮躁的世风和泛滥的欲望的侵扰下,在新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夹击下,直面刊物生存发展的种种难题,并在与此的较量中考验我们突围的勇气、守道的定力和应对的智慧。

三、编辑部队伍构成不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前辈形成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实力强劲而又均衡的编辑部团队。但随着他们的逐渐老去淡出,目前我们编辑部基本成为青年人的天下。比起老一辈,我们受过完整系统的学术训练,有着相当好的学术潜力和学术前景,有着为明清小说研究事业贡献绵薄的信心和抱负,但我们毕竟还年轻,历练不多,在学识眼光襟怀、与学界的沟通能力、办刊经验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因此,迎接挑战,尽快地成长成熟并在严格的意义上真正接过前辈传下的薪火,是放在我们编辑部全体成员面前的首要任务。这个任务是无法假手他人来完成的,只能靠我们自己;这个任务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必须在长期的办刊实践中反复磨练。只是,编者是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中介,因此这种磨练并非入山修道可以远离人间烟火,而必须在一期复一期的编辑实践中实现。在这个意义上,编辑的成长成熟离不开作者和读者。所以我恳切地请求在座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所有明清小说研究界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们,在学术交流、刊物合作方面给我们多提供一些机会,多创造一些条件。

学术期刊是公器,在这里,地域的差别、门派的不同、单位归属的限制都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在于期刊编辑是否具有为学术繁荣而尽责的奉献精神和岗位意识。我们因缘际会地处在了《明清小说研究》编辑的岗位上,有幸见证了这个期刊过去的艰辛与荣誉,更有幸在未来的岁月中与期刊共同成长,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刊物在明清小说研究界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