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遗产
    主页 > 期刊导读 >

医学与健康

作为中国人真的是非常幸运,中华悠久的文明历史,一代一代的先贤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医学和文学的共通之处都是对着人的,医学是治病救命,而文学是塑造人的灵魂,它们确实是一体的。

健康中国制度模式,讲制度模式好像一下就到了术的层面。我是丹阳人,中国的文人过去是视金钱如粪土,不为五斗米折腰。我们今天的医改迟迟推进不到位的原因就是:我们怎么能够让受了最好教育的医生们都在为五斗米折腰,都追逐金钱,这其实是我们医改最大的问题。

健康是什么?健康不是没有病,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福利的完满状态。医学是在治病,我们现在一谈医学讲的是现代医学,现代医学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产物。因为那个时候缺手段,基本上都是在实践的探索中,对着人而不是对着病,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像范仲淹、苏东坡、陆游他们都能长寿,在他们那个年代远远高于了平均寿命。

我们都知道历史人口长期是一个稳态,但是在工业文学前,人口就开始大增了,为什么人口会增加呢?并不是由于医学的发展,而是由于新的农作物马铃薯出现了,营养改善了,另外就是公共卫生,地下污水的处理,干净的饮用水,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改善。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远远不是在治病的层面,而是怎么能够从综合的角度改善健康。中国曾经的经验非常值得今天借鉴,建国的时候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1949年我们人均寿命是35岁,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时候人均寿命提高到68岁,这个奇迹全世界到现在都在推广和学习。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的人口翻了一番,人均预期寿命翻了一番,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一穷二白,什么都缺,什么都没有,而我们当年的卫生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这就是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制度的创新才是最大的创新。共产党能成功就是把群众动员组织起来了,在卫生领域把成功的经验移植过去,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今年是“六二六”指示发表53周年,新中国原创的医疗卫生制度和当时“六二六”指示的推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国际上都在学这种以社区医疗为重点,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方法。中国能够取得健康奇迹,第一就是一切为人民健康,为人民服务,以及制度的创新。我们现在在搞分级诊疗,最近刚刚颁布的下半年第一项工作是分级诊疗,但是为何达不到50年代的水平呢?那个时候叫三级预防保健网,分的目的是整合,不是单纯的分,而且不解决医院的生存发展问题,医生还是要靠看病挣钱的,怎么可能分下去呢,分下去大医院怎么活。所以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单纯分级诊疗解决不了问题。

健康不仅仅是看病,它其实是综合的社会治理,健康的生活方式、环境和精神状态才是健康最重要的。现在国际上最前沿的就是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既符合医疗卫生的规律,也符合我们国家现在整个发展的方向和国际大趋势,尤其现在面临严峻的老龄化挑战,如果我们把正常衰老当成疾病来使劲地治,我们这点GDP看病都不够。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减少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美国是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仅人均医疗费用就有一万美元,但美国并没有解决健康的问题,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因为GDP的增长只代表国家改善国民健康的潜能,并没有代表你实现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制度的优势,文化的优势和现在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优势,用比较少的钱就能够让14亿中国人生活得健康幸福,这就是现代化强国的标志,我们的医改不再是单纯的治病,是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全周期的服务。健康的影响面是非常多的,还需要各个部门来通力合作,希望未来能把健康作为各级干部核心的考核指标,我们的发展科学不科学,老百姓过得幸福不幸福,应该用健康来考核,我相信这将是更加科学的考核指标。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其实也是给我们的一个机会,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中国要对人类有所贡献,这不再是延续工业文明,两百多年来西方走的路。因为西方走的路今天他们自己都难以为继,西方模式消耗了地球上的资源,造成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之间尖锐的矛盾,而只实现了少数人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