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遗产
    主页 > 期刊导读 >

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

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高小慧(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摘要: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古代文学教学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拓视野,提高效率;传承遗产,提高品味。但如果运用不当,它也会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并导致教师角色的弱化。多媒体技术必须结合学科特点、教授内容、授课对象恰当地运用,才能促进课堂教学。关键词:文学遗产;现代阐述;多媒体技术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精彩纷呈;文体齐备,内容庞杂。它是历时最长、跨度最大的一门课程,所运用的语言材料以及反映的人、事、物都距离现代生活遥远而陌生,使得学生接受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再加上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不注重学生的吸收和消化,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太理想。传统黯然失色,古典苍白无力。但是,这种状况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观。多媒体技术是特指将文字、声音、图形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与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并建立逻辑连接,以传递更为生动、丰富、复杂、互动的信息的一门综合技术。当今,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已被视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高等院校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可以说,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形象直观的效果和丰富的网络资料改变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让他负担。”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爱好之火。”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爱好和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可是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做个人说教,整个授课过程也显得枯燥、单调,缺乏灵动性,学生也难免会产生接受疲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的建构的方法获得的。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n。如果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象、音乐、色彩、动画等组合在一起,创设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可以从教学形式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入学习状态,由苦学转变为乐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二、开拓视野。提高效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上起先秦,下迄近代,上下数千年,文学史料纷繁复杂,名家巨著不胜枚举,工作量尤其巨大并且琐碎。因此要求教师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课时才能完成并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但是现在各高校由于新开课程不断增加,古代文学课程课时却在不断压缩,这样就导致老师讲授要点浮光掠影,学生阅读文本浅尝辄止,教学目标难以保证。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有效缓解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它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从多种途径获取与加工信息并将之呈现于课堂,从而完成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比如,目前古代文学教材大致有钱基博《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中国文学史》、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收稿日期:2011-6—8作者简介:高小慧(1975一),女,河南平舆人,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